准备琼脂糖凝胶
根据需要分离的DNA片段大小,选择合适的琼脂糖浓度(通常0.7%至1.5%)。(一般来说,0.3% 琼脂糖凝胶适合分离较大的DNA片段,范围在5-60 kb。0.6% 琼脂糖凝胶适合范围在1-20 kb。0.7% 琼脂糖凝胶适合范围在0.8-10 kb。0.9% 琼脂糖凝胶适合范围在0.5-7 kb。1.2% 琼脂糖凝胶范围在0.4-6 kb。1.5% 琼脂糖凝胶范围在0.2-3 kb。2.0% 琼脂糖凝胶范围在0.1-2 kb。)
称取适量的琼脂糖粉末,加入0.5×TBE电泳缓冲液,加热至完全溶解,冷却至60℃左右。
加入适量的溴化乙锭(EB)至最终浓度为0.5μg/ml,混匀。
制胶
清洁并组装制胶板和梳子,确保没有气泡。
倒入含有EB的琼脂糖溶液,插入梳子形成加样孔。
让琼脂糖凝胶凝固,然后小心拔出梳子。
设置电泳槽
将凝固的凝胶放置在电泳槽中,确保凝胶完全浸没在0.5×TBE电泳缓冲液中。
加样
将待测DNA样品与6×加样缓冲液混合,轻轻混匀。
使用移液枪将样品小心加入凝胶的加样孔中,避免产生气泡。
在电泳过程中,将已知大小的DNA片段(如λDNA/HindⅢ Marker)一同进行电泳。这些标准DNA片段在电泳图谱上形成一系列条带,作为分子量的参照标准。
电泳
连接电泳仪,设置电压(通常5V/cm,不超过4V/cm)。
开始电泳,直至染料前沿(溴酚兰)迁移至凝胶的适当位置。
染色(如果凝胶中未预先加入EB)
电泳结束后,将凝胶浸泡在含有0.5μg/ml EB的染色液中,染色30分钟。
观察和记录
将染色后的凝胶放置在紫外透射仪上,使用适当的波长(360nm或254nm)观察DNA条带。
记录结果,拍照或扫描以保存数据。
安全操作
EB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,应穿戴防护服、手套和护目镜,因为这些染料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诱变性。
在紫外光下观察染色后的凝胶时,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
使用EB时,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进行,并避免吸入EB粉尘。
使用一次性手套,并在操作前后洗手。
凝胶制备
确保琼脂糖完全溶解,避免凝胶中有气泡。
制胶时,确保凝胶板和梳子清洁,避免凝胶表面不平整。
电泳条件
根据DNA片段大小选择合适的电压和电泳时间。
避免过高的电压,以免DNA片段压缩在凝胶前沿。
染色和观察
如果凝胶中未预先加入EB,染色步骤不能省略。
观察时应使用适当的波长,避免过度曝光。
数据记录
记录所有实验条件,包括凝胶浓度、电泳电压和时间等。
保存清晰的电泳图谱,以便后续分析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