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你是否觉得你的实验在不断错付于你,是否在想为什么理应是阴性的结果会出现阳性?
别急,这有可能是假阳性所致,假阳性是指检测阴性材料得到阳性结果。如果一次实验中的几个阴性对照中出现一个或几个阳性结果,提示本次实验中其它标本的检测结果可能有假阳性。实验中设立的阴性对照可提示有无假阳性结果出现。RNA 反转录扩增过程中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:从实验前、实验中、实验后进行分析
实验前
引物设计不合理:引物的特异性不强,可能与非目标 RNA 序列发生非特异性结合,从而导致扩增出假阳性产物。
试剂质量问题:使用的反转录酶、PCR 试剂等质量不合格,可能会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准确性,导致假阳性结果。
试剂污染:RT-PCR 检测中使用的试剂,如引物、酶、探针等,可能在生产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被污染。例如,引物合成过程中混入了其他核酸片段,或者酶制剂中含有微量的核酸模板,都可能导致假阳性。
样本质量问题:样本中存在抑制物,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、乳铁蛋白等,可能会干扰核酸提取或扩增过程,导致假阳性结果。样本保存不当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。如果样本在不合适的温度下保存时间过长,RNA 可能会降解,或者产生变异,从而引发非特异性扩增。
实验操作中的原因:
基因组 DNA 污染:RNA 样品中可能存在少量的基因组 DNA 污染,这些 DNA 在反转录过程中也会被扩增,导致假阳性结果。
交叉污染:在实验操作过程中,如移液器、试管等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当,可能会导致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,从而出现假阳性。
非特异性扩增:反应条件不合适,如退火温度过低、镁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等,可能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,产生假阳性结果。
气溶胶污染:在 PCR 扩增过程中,气溶胶中的 DNA 片段可能会进入反应体系,导致假阳性结果。
仪器故障:PCR 仪温度控制不准确,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扩增。例如,退火温度过高或过低,会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特异性,从而产生假阳性结果。荧光检测系统故障,可能导致错误的荧光信号读取。例如,检测器灵敏度异常、光路不清洁等问题,可能使背景信号升高,误判为阳性结果。
实验结束后的原因
数据分析不当:在数据分析过程中,如果荧光信号阈值设置过高或过低,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。如果阈值设置过低,微弱的非特异性荧光信号也可能被误判为阳性;如果阈值设置过高,可能漏检低浓度的真实阳性样本。
为了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,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引物的设计和优化、严格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和无污染、优化反应条件、使用高质量的试剂等。同时,设置阴性对照和重复实验可以帮助检测和排除假阳性结果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